蔬菜产业既是传统产业,也是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更是新时代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为推动全市蔬菜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近日,全市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暨高效栽培技术培训会举办,活动分为现场观摩和室内培训两部分,向全市蔬菜“从业者”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守牢百姓“菜篮子”。
科技赋能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
近日早上7时,伴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本次活动的现场观摩开始。来自全市九县(市、区)的农业农村局蔬菜产业分管负责人、蔬菜站站长(经作站、农技站站长)、蔬菜专业技术骨干、蔬菜新型经营业主,在市农业农村局统一组织下,来到顺庆区渔溪镇集凤寺村全市蔬菜“三新”技术引进示范基地。
“优良的蔬菜品种,是增产增效的关键。今年全市从江苏、北京、湖南等地引进了豆类、瓜类、茄果类蔬菜品种120个,通过前期观察和果实性状、产量数据分析,筛选出艳椒15号、天府大青豆、翠玉88等抗病性强、品质优、产量高的优良品种49个。”南充市农业经济作物管理站副站长谭明明向与会人员介绍道。
在引种筛选圃中,与会人员有的用手机对新品种、新技术拍照记录,有的在小本子上详细记录。大家纷纷表示,参观蔬菜“三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不仅可以直观看到新品种性状表现,还可以节约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新模式应用摸索的时间成本。
据了解,蔬菜“三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是南充市“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筛选贮备新品种,集成推广新技术、新模式的重要抓手,是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的有效支撑。全市蔬菜“三新”技术引进示范基地占地80余亩,建设蔬菜引种筛选圃5亩、新品种展示园25亩,集中展示绿色防控、嫁接育苗、立体栽培新技术5项,“辣椒+秋苦瓜”“苦瓜+西瓜”“丝瓜+西瓜”等立体间(套)作栽培模式6种,示范基地棚内做到膜下滴灌全覆盖,配置银黑双面膜、杀虫灯及粘虫板等绿色防控设施,实现了节水灌溉、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目标。
边走边看多模式种养示范获点赞
随后,蔬菜“从业者”们来到观摩第二站——顺庆区渔耕源农场鱼菜共生种养循环绿色示范基地。
“农场现有鱼菜共生系统四套,种植水上蔬菜20余种、养殖淡水鱼10余种,实现了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生长的生态共生效应。”一进入基地,该基地负责人、南充市顺庆区瑞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董文斌便向各位“同行”介绍起来。这一新型的复合耕作模式也引起了参观者的兴趣。“这种种植模式有何优势?”“种出的蔬菜与普通蔬菜有何区别?”“市场价格如何?”……在一边听、一边参观之中,大家不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随后,与会人员来到南充瑞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蔬菜设施高效利用生产基地,该基地建有100亩设施大棚,常年种植黄瓜、苦瓜等蔬菜。在种植模式上,实行春黄瓜套春苦瓜、春黄瓜收后种植夏苦瓜再套夏黄瓜的模式,年亩产可达1万公斤,产值达120万元,实现了农业设施高效利用和高产出、高收益。
当天上午,与会人员还参观了高坪区中法农业科技园现代蔬菜智慧农业示范基地,该基地是中法农业科技园中科技元素的重要呈现,是川东北现代化数字农业的典范。生产区种植有红色小番茄3种,植株高度可达10余米,产量为传统栽培的10倍,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
骄阳似火,却阻止不住学习热情,参观过程中,大家纷纷为一项项新技术、新模式点赞,表示回去后将会因地制宜加以利用。
规划引领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我市印发《南充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明确打造“川东北领先,四川一流”的现代蔬菜产业集群,“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规划到2025年建成商品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80万亩。
为达到这一目标,理清现状、正视问题、精准施策一环都不能少。6月28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2022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258.3万亩、总产量430万吨,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第2位。建成鲜食蔬菜保障供给基地17万亩,韩国萝卜、蜜本南瓜、莲藕、生姜等特色蔬菜外销基地36万亩,二荆条辣椒、冬菜、豇豆等美味川菜原料基地21万亩,形成了以嘉陵江沿岸冲积平坝区为重点的韩国萝卜和以西充、顺庆、嘉陵为重点的食用菌外销优势区;以顺庆、高坪、嘉陵、阆中、蓬安为重点的南充市主城区鲜食蔬菜保障供给区;以“南充冬菜、阆中泡菜、仪陇榨菜、西充辣椒调味品”为重点的加工蔬菜原料优势区。
“蔬菜作为重要农产品,在我市农业经济中比重仅次于畜牧业,新形势下,要持续做大做强蔬菜产业,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必不可少。”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俊说,下一步将重点抓好蔬菜基地建设、主体培育、科技示范、技术服务、防灾减灾等工作,全力推动我市蔬菜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